學科方向:對推動學科發展、科技進步,促進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 展和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學術隊伍:有在所在學科學術造詣高、有一定國際影響或國內公認的學 術帶頭人,有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學術梯隊;
人才培養:培養博士生的數量和質量于全國同類博士點前列;
科學研究:已形成有較大影響的學術特色,取得一定數量較高水平的研 究成果,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且承擔具有重要理論和現 實意義的研究項目;
條件建設:教學、科研條件居全國同類學科先進水平,具有較強的與相 關學科相互支撐的能力和獲取國內外信息資料的先進手段;
學術氣氛濃厚,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躍。
二、教育部對申請國家重點學科的要求申請學科須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屆博士生,并應具備 以下條件之一:
申請學科應屬“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期間教育部批復預審的原“211 工程”學校中的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
申請學科在“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期間曾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含二等 獎)以上教學科研獎勵。
申請學科為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 組成部分!
申請學科所在一級學科已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至1988年,當時的中國國家教委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等院校內開 展了首輪國家重點學科評選工作。
第二輪評估:2001年至2002年,中國教育部在中國大陸地區高等院共評選出了 323個二級學科的964個國家重點學科,平均每個二級學科誕生2.98個國家 重點學科。
在國家重點學科總數的前十名中,只有兩所高校位于中國中、西部(武 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大陸地區高校中, 位于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的整體科學研究水平明顯強于位于中西 部地區的高校。
第三輪評估:2006年至2007年,國家重點學科在定期考核的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由 教育部按有關程序經過考核重新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 學科由教育部按照確定標準和程序,從符合條件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中直接確定;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的增補,將與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 需求相結合,經選優推薦并通過專家評審后增補。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國 家重點學科中包括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所覆蓋的二級學科均為國家重點學科。
由于一小部分一級學科下只有一個二級學科(即此一級學科等同于二級 學科),大部分一級學科下有若干個二級學科。
目前,中國教育部門明確表示不制作官方的大學排名。因此,作為中國教育部門唯一認定的代表該二級學科。國內頂尖水平的國家重點學科, 被當作衡量高?茖W研究實力的最關鍵參數之一。在中國民間制作的多個大學排行榜中,國家重點學科的多寡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評價中國大陸地區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為了獲得更多新的國家重點學科,并確保已有的國家重點學科不在下一輪評選中被撤銷,往往 會在相關學科加大扶持力度,且與其他高校開展激烈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大陸地區高?茖W研究水平的上升。
由于第二輪國家重點學科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極少數著名高校獲得了大量的國家重點學科,而絕大部分普通高校只 獲得寥寥幾個甚至沒有)。一些學者認為,今后的國家重點學科將越來越向少數著名高校聚集。
另外,2000年前后中國大陸地區眾多高校進行了合并,其中一些單個實力較弱的高校在合并后,第二輪國家重點學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上升。 這在某種程度上會促使一些對已有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不滿意的高校,試圖通過合并的方式,達到短期內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 上升的效果。而那些位于高等教育不發達地區的高校,由于周邊沒有足夠實力的高?梢赃M行合并,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該學科點近20年來穩步發展,2001年,被定為校重點發展學科,與外國哲學共建的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又被評為教育部重點科研基地。目 前在編人員19名,其中教授11名、博士生導師9名。教授中絕大多數為中青年學者,理論基礎扎實,外語好、思想活躍,并能把握正確的學術研究方向。 學科點在堅持基本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在四個方向上同時擴展:向促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最前沿的理論問題研究擴展、向與其它學科特別是 現代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擴展、向現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擴展、向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轉型重大問題研究擴展,都取得了突出的研 究成果。學科點具有服務于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的強烈意識,每年組織的上海重大熱點問題大型社會調查為各方面所關注,成為各級政 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
外國哲學該學科點"九五"期間被列入"211"建設重點學科,并設有教育部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目前學科點在梯隊建設、教學、科研、國際交流等 方面都居國內前列。有一支年齡結構比較合理、研究面涵蓋較廣、水平較高的學術梯隊。9名博導中7名為中青年。大多數教師具有在歐美學習、研究、 講學的經歷,專業基礎扎實,通曉多種西語,對中哲和馬哲也都有一定的造詣,能從事較高的前沿性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突出,僅2001年1-10月,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兩種權威刊物以及由《新華文摘》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的論 文就有15篇,在國內同學科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承擔著多項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的國家社科、教育部重點基地等研究項目。
政治經濟學該學科點自198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重點學科以來,學科建設進展較快,目前已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 中心"。近期又成立了"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教研隊伍穩定,第二代、第三代學術骨干已成為中堅力量。其中,陸德明的"社會主義生產勞動與新價值論"是上海市社科2001年唯一的重大課題, 張軍和袁志剛被評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石磊和張軍的兩個教育部重大課題也是學科科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代人共同構成的有實力、有層次、有 合作精神的科研教學隊伍,是該學科作為重點學科的人力資源基礎。
世界經濟世界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系是國內最早建立的世界經濟研究和教學的系所之一,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具有較大的影響。重新組合的世界經濟研究所 又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已形成基礎理論研究扎實、綜合研究能力較強的優勢,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近年來共 計出版專著與教材近10部,在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10篇,完成了省部級以上課題11項,正在承擔的17項,共計有15部論文著作獲得省 部級以上獎勵。
金融學我校在50年代初就開設了金融類課程,在國內較早就獲得了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授予權。目前,主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均從美英 獲得博士學位,并取得了先進的有影響的學術成果,分別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基金、人事部(中組部、教育部) 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首批入選者、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全國模范教師等稱號。金融學科于2000年春就被列為校"985工程"的"重中之重"學科。
產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原名工業經濟學)于1988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為全國重點學科,是全國同類兩個原國家重點學科之一。
該學科已形成三個主要研究方向:產業發展與東方管理、產業組織與管理心理、產業結構與產業政策。已培養了博士生百余名、碩士生200名、 博士后20多名,其中已有20名晉升為博導或教授,不少人提升為市長、廳局長、部長。
該學科點已承擔國家級、省市級重大科研項目40多項,出版著作近200部,論文近1000篇,獲國家級國家教委、上海市各級獎項達46項,其中特等獎、 一等獎15項!懂a業經濟學》被教育部選定為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重點教材。
政治學理論該學科點20多年來,在政治學理論、中國政府與 政治、比較政治制度等學科領域確立了優勢,建立了一支年輕化的學科建設隊伍,保證了學科建設持續發展的潛力。
已形成從本科到博士的培養體系,經過上海市5年重點學科項目的資助和學校"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學科的項目建設,在學科建設的硬件、軟件和人才方 面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共培養政治學博士學位獲得者48人。
已出版論著近百部(包括在內地和香港出版了兩套有影響的政治學叢書),形成了重理論、重學術、重前沿的研究風格,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理論、 中國政府與政治、比較政治制度方面形成了較強的學術優勢。90年代以來,在基層民主政治、發展政治學、中國公民文化以及電子政府等新領域獲得 新的發展成果,進一步充實了學科發展的基礎。
國際關系該學科點是1988年首批全國高等院校重點學科;1997年,學科點"國際關系與全球問題"項目被列入"九五"期間"211"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1年初, 屬于學科點的美國研究中心正式被批準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具有國際關系史、國際關系理論、大國對外戰略、國際安全和軍備控制、美國國會和中美關系5個重點研究方向。國際關系史和國際關系理論是 該學科點的傳統強項,基礎扎實,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大國對外戰略方向的研究起步早,具有整體性,其若干成果獲得廣泛重視。國際安全和軍控 方向80年代中期即已形成,在國內明顯處于領先地位,并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美國國會和中美關系為近年來著重發展的新領域,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漢語言文字學該學科點歷史悠久,具有堅實的學術基礎和寬廣的研究領域,是國家批準的首批博士點之一(漢語史方向)。經過數十年的建設,取得了大量令 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如三十年代的《修辭學發凡》,五十年代的"廣義形態"理論,六十年代的《現代漢語》教材,八十年代的"三個平面"學說、《上海 市區方言志》,九十年代的漢語動詞研究、吳語方言、修辭學史研究等,整體研究實力和理論水平明顯居于國內領先水平。
學術力量雄厚,學術思想活躍,不斷創新,進行符合漢語實際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學科點在保持原來學術優勢和特色 的同時,加強應用研究,將語言理論的研究成果逐步運用到現代科技、對外漢語教學等領域。
中國古代文學該學科點歷史悠久,實力雄厚,50年代就形成了國內一流的陣容。1981年,該學科點曾包含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各體文學均列 入全國首批博士點(現合并)。教學科研隊伍結構合理,潛力厚實,僅1996年來獲國家和省部級獎21項,而且形成多個新的學科增長點,有良好的發展 前景。目前,該學科點為教育部所設國內唯一的中國古代文學重點研究基地,同時為校"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設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國文學批 評史、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中國文學古今演變,涵蓋了古代文學研究的主要方面,且各方向配置有相當充分的研究力量。
總體研究特色鮮明,能做到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研究相結合、通史與斷代史研究相結合、文獻資料的整理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不斷開辟新的學科增 長點,成為國內少數占領先地位的單位之一;因學科本身的特殊性,該學科在國際上也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
馬克思主義哲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
中國哲學--北京大學
外國哲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邏輯學--中山大學
倫理學--中國人民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美學--北京大學
宗教學--四川大學
科學技術哲學--山西大學
哲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4 |
2 | 復旦大學 | 2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2 |
2 | 中山大學 | 2 |
5 | 北京師范大學 | 1 |
5 | 湖南師范大學 | 1 |
5 | 吉林大學 | 1 |
5 | 山西大學 | 1 |
5 | 四川大學 | 1 |
5 | 武漢大學 | 1 |
政治經濟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經濟思想史--上海財經大學
經濟史--南開大學
西方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
世界經濟--南開大學、遼寧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應用經濟學:國民經濟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遼寧大學
區域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
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
產業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北方交通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
國際貿易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勞動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統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
數量經濟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華僑大學
國防經濟--軍事經濟學院
經濟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中國人民大學 | 10 |
2 | 南開大學 | 5 |
3 | 復旦大學 | 4 |
3 | 廈門大學 | 4 |
5 | 北京大學 | 2 |
5 | 遼寧大學 | 2 |
5 | 上海財經大學 | 2 |
5 | 武漢大學 | 2 |
5 | 西南財經大學 | 2 |
法學:
法學理論--北京大學、吉林大學
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刑法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民商法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
經濟法學--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武漢大學
國際法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
政治學:
政治學理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黨校
中共黨史--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校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
國際政治--北京大學
國際關系--復旦大學
社會學:
社會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人口學--中國人民大學
人類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
民俗學--北京師范大學
民族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云南大學
法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中國人民大學 | 9 |
1 | 中國政法大學 | 9 |
1 | 北京大學 | 9 |
4 | 武漢大學 | 3 |
5 | 復旦大學 | 2 |
6 | 中山大學 | 2 |
教育學:
教育學原理--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課程與教學論--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比較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學--南京師范大學
高等教育學--廈門大學
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心理學:
基礎心理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應用心理學--浙江大學
體育運動科學:
運動人體科學--北京體育大學
教育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師范大學 | 5 |
2 | 華東師范大學 | 4 |
3 | 華南師范大學 | 2 |
3 | 南京師范大學 | 2 |
5 | 北京大學 | 1 |
5 | 北京體育大學 | 1 |
5 | 東北師范大學 | 1 |
5 | 西南大學 | 1 |
5 | 廈門大學 | 1 |
5 | 浙江大學 | 1 |
中國文學:
文藝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北京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漢語言文字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安徽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央民族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
外國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俄語語言文學--黑龍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
德語語言文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印度語言文學--北京大學
亞非語言文學(朝鮮語言文學)--延邊大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法語語言文學——武漢大學
新聞學與傳播學:
新聞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廣播學院
傳播學--復旦大學
藝術學:
音樂學--中央音樂學院
美術學-->中國美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清華大學
戲劇戲曲學--中央戲劇學院
廣播電視藝術學--北京廣播學院
文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8 |
2 | 南京大學 | 4 |
3 | 復旦大學 | 3 |
4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2 |
4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2 |
4 | 四川大學 | 2 |
4 | 中國傳媒大學 | 2 |
4 | 中國人民大學 | 2 |
歷史學: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北京大學
歷史地理學--復旦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專門史--廈門大學、四川大學
中國古代史--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
中國近現代史--南開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
世界史--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大學
歷史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3 |
1 | 南開大學 | 3 |
3 | 北京師范大學 | 1 |
3 | 東北師范大學 | 1 |
3 | 復旦大學 | 1 |
3 | 湖南師范大學 | 1 |
3 | 華中師范大學 | 1 |
3 | 南京大學 | 1 |
3 | 陜西師范大學 | 1 |
3 | 四川大學 | 1 |
3 | 武漢大學 | 1 |
3 | 廈門大學 | 1 |
3 | 中國人民大學 | 1 |
3 | 中山大學 | 1 |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中國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
作物遺傳育種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園藝學:
果樹學--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蔬菜學--沈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
茶學--浙江大學
農業資源利用:
土壤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植物營養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農藥學--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廣西大學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草業科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浙江大學、西南農業大學
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預防獸醫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解放軍軍需大學
臨床獸醫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林學:
林木遺傳育種--北京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森林培育--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森林保護學--東北林業大學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東北林業大學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北京林業大學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北京林業大學
水產:
水產養殖--上海水產大學、青島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農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中國農業大學 | 12 |
2 | 南京農業大學 | 7 |
3 | 浙江大學 | 5 |
4 | 北京林業大學 | 4 |
4 | 華中農業大學 | 4 |
基礎醫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復旦大學、第一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免疫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病原生物學--復旦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汕頭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法醫學--西安交通大學
放射醫學--蘇州大學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臨床醫學:
內科學--
(傳染。┱憬髮W、重慶醫科大學>
(傳染病、消化系。┑谒能娽t大學
(呼吸系。┲袊t科大學、四川大學
(內分泌與代謝。┲心洗髮W
(腎。┲猩酱髮W
(消化系。┑谝卉娽t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心血管病,傳染病,腎。⿵偷┐髮W
(心血管病,呼吸系。┤A中科技大學、第三軍醫大學
(心血管病,血液。┍本┐髮W
(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內分泌與代謝。┲袊鴧f和醫科大學
(血液。┨K州大學
(血液病,消化系病,內分泌與代謝。┥虾5诙t科大學
外科學--
(骨外)軍醫進修學院
(骨外,泌尿外)北京大學
(骨外,胸心外,神外)第四軍醫大學
(泌尿外)天津醫科大學
(普外)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
(普外,泌尿外,神外,骨外)復旦大學
(普外,燒傷,野戰外科)第三軍醫大學
(普外,胸心外,骨外,燒傷)第二軍醫大學
(神外)首都醫科大學
(胸心外)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南大學
(整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兒科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老年醫學--軍醫進修學院
神經病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北京大學、中南大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復旦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重慶醫科大學
婦產科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眼科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
耳鼻咽喉科學--首都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軍醫進修學院
腫瘤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運動醫學--北京大學
麻醉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口腔醫學:
口腔基礎醫學--武漢大學
口腔臨床醫學--北京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四川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華中科技大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哈爾濱醫科大學
軍事預防醫學--第三軍醫大學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
中醫臨床基礎--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醫史文獻-->南京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
方劑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中醫診斷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學院
中醫內科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外科學--上海中醫藥大學
中醫骨傷科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婦科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中醫兒科學--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五官科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針灸推拿學--天津中醫學院、成都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基礎--北京中醫藥大學、復旦大學、河北醫科大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復旦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藥學:
藥物化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藥劑學--沈陽藥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生藥學--北京大學、中國藥科大學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藥理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中藥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醫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16 |
2 | 復旦大學 | 13 |
3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12 |
4 | 第四軍醫大學 | 8 |
5 | 第二軍醫大學 | 7 |
(略)
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工商管理:
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 中山大學 北京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企業管理--南開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技術經濟及管理--清華大學、重慶大學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中山大學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復旦大學
教育經濟與管理--北京大學
社會保障--武漢大學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圖書館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
情報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管理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武漢大學 | 3 |
1 | 中國人民大學 | 3 |
3 | 北京大學 | 2 |
3 | 清華大學 | 2 |
3 | 西安交通大學 | 2 |
3 | 中山大學 | 2 |
力學: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固體力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流體力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工程力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機械工程: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燕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車輛工程--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儀器科學與技術:
精密儀器及機械--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天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南昌大學
材料學--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重慶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山東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
材料加工工程--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冶金工程:
冶金物理化學--北京科技大學
鋼鐵冶金--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大學
有色金屬冶金--東北大學、中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工程熱物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
熱能工程--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動力機械及工程--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制冷及低溫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化工過程機械--浙江大學
電氣工程:
電機與電器--清華大學、河北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中國礦業大學、浙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清華大學、重慶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物理電子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電路與系統--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復旦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
信號與信息處理--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天津大學、浙江大學
系統工程--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導航、制導與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系統結構--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吉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計算機應用技術--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安徽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建筑學:
建筑歷史與理論--東南大學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
土木工程:
巖土工程--同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
結構工程--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市政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清華大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解放軍理工大學
橋梁與隧道工程--同濟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水利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河海大學、武漢大學、西安理工大學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
水工結構工程--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河海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
測繪科學與技術: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武漢大學
攝影測量與遙感--武漢大學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化學工程--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化學工藝(即有機化工)--太原理工大學、石油大學
生物化工--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即工業化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工業催化--天津大學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產普查與勘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石油大學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吉林大學、中南大學
地質工程--中國地質大學、成都理工大學
礦業工程:
采礦工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
礦物加工工程--中國礦業大學、中南大學
安全技術及工程--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油氣井工程--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大學
油氣田開發工程--大慶石油學院、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大學
油氣儲運工程--中國石油大學、后勤工程學院
紡織科學與工程:
紡織工程--天津工業大學、東華大學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東華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東華大學
輕工技術與工程:
制漿造紙工程--華南理工大學
制糖工程--華南理工大學
發酵工程--江南大學
皮革化學與工程--四川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江南大學、南昌大學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中國農業大學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青島海洋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同濟大學、中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東南大學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北方交通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北方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學、長安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輪機工程--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海軍工程大學
水聲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飛行器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空軍工程大學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西北工業大學
人機與環境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兵器科學與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軍械工程學院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南京理工大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核科學與技術:
核科學與工程(核物理)--清華大學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清華大學
核技術及應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東北農業大學
農業水土工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中國農業大學
林業工程:
森林工程--東北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木材科學與技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林產化學加工工程--南京林業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
環境工程--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
工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清華大學 | 38 |
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6 |
3 | 西安交通大學 | 15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14 |
4 | 浙江大學 | 14 |
數學:
基礎數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
計算數學--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
應用數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新疆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復旦大學、山東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蘭州大學
原子與分子物理--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
等離子體物理--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凝聚態物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中山大學
聲學--南京大學
光學--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山西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無線電物理--南京大學、武漢大學
化學:
無機化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分析化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
有機化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
物理化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
天文學:
天體物理--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南京大學
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
人文地理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
大氣科學:
氣象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氣象學院
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北京大學
海洋科學:
海洋物理學--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化學--廈門大學、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學--廈門大學、青島海洋大學
海洋地質--同濟大學
地球物理學:
固體地球物理學--北京大學
空間物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質學: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地球化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古生物與地層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大學
構造地質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
生物學:
植物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四川大學
動物學--北京大學、內蒙古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
生理學--北京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水生生物學--暨南大學
微生物學--中國農業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神經生物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遺傳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發育生物學--武漢大學
細胞生物學--北京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生物物理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生態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浙江大學、云南大學、蘭州大學
系統科學:
系統理論--北京師范大學
科學技術史:
科學技術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理學門的國家重點學科數量前五名
# | 學校 | 合計 |
1 | 北京大學 | 26 |
2 | 南京大學 | 17 |
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5 |
4 | 復旦大學 | 12 |
5 | 清華大學 | 7 |
5 | 中山大學 | 7 |